科学研究

陈洪捷 | 作为文化记忆的大学精神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24-03-12

2024年3月11日上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洪捷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作为文化记忆的大学精神》的南强学术讲座。300余名师生参会,报告由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郭建鹏教授主持。

图为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谢兆雄(右)为陈洪捷教授(左)颁发南强学术讲座纪念牌

首先,陈洪捷教授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大学的校训或大学理念能否在教师和学生中引起共鸣”“能否变成大学成员内在的信念”“大学校训本身在大学中是否具有历史基础”“是否得到师生由衷的赞同”“是否与大学本身的办学实践一致”。他认为,大学精神或者大学理念如果仅仅在文件和会议中传播,而没有在师生的日常生活中传播,那么就难以发挥观念上凝聚作用。大学中的一些重要人、事或观念,通过师生的不断讲述而构建出一种活生生的大学精神或共同观念,这种基于口口相传的大学故事或者故事中所体现出来的大学精神,才是真正的大学精神。

接着,陈洪捷教授援引伯顿·克拉克、哈布瓦赫和扬阿斯曼等人的观点加以佐证。伯顿·克拉克认为,“传奇或故事对于一所大学共同信念的形成或大学精神的建构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有助于大学成员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的提升”。陈洪捷教授以北大精神为例对“能够引起师生共鸣的大学精神才是真正的大学精神”进行了生动的阐释。北大精神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脍炙认可的传奇和故事,例如蔡元培的兼容并包、黄侃的狂傲、汤用彤的自信、马寅初的耿介、金岳霖的呆萌、陈岱孙的谦虚和季羡林的勤奋,这些生动的故事或传奇完美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北大精神。哈布瓦赫提出了“集体记忆”的观点,“在纪念活动或节日的场合中,人们聚在一起,共同回忆长期分离的群体成员的事迹和成就时,这种记忆才能够被间接的激发出来;通过和现代一代的集体成员一起参加纪念性集会,我们就能够在想象中通过重演过去来再现集体思想”。阿斯曼提出了“文化记忆”的观点,“文化记忆是一个涉及集体记忆、社会交往、历史传承和价值观维护的概念,通过文本系统、仪式系统、象征系统等文化形式得以存储、传承,并附着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上。文化记忆呈现为一种机制,一方面借助于社会提供的各种形式和媒体形成、传播和延续,另一方面内容丰富多彩且难以驾驭”。

随后,陈洪捷教授对大学精神作为文化记忆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包括四个方面。其一,大学精神与身份认同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二,大学精神作为文化记忆,诉诸大学历史传承和价值观维护,大学成员会自觉体认和遵从本大学一直延续的价值和规则;其三,大学精神作为文化记忆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但同时也具有模糊性且难以规范,体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和民间性;其四,大学精神作为文化记忆具有现实性和实践性,文化记忆虽然会追溯过去,但追溯过去是为了当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最后,陈洪捷教授提出了大学作为文化记忆的机制。其一,以学术人物和故事为核心;其二,讲述虚实结合的故事,有助于形成一个想象的价值共同体;其三,讲述过去是为了现在,规范着当下的行为;其四,官方和民间传播相结合;其五,建构叙述的媒介是纪念仪式、特定物品、特定地点等;其六,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悠久的程度都是文化记忆形成的基础条件;其七,文化记忆的活跃程度与以上各个因素有关。

陈洪捷教授的报告内涵丰富、发人深省,引发了线下线上师生的热烈讨论。师生就大学精神的活性、大学精神的挖掘与建构以及大学精神如何传递等问题展开了探讨。本次学术报告意蕴深厚,涉及大学精神的本质问题,深化了我院师生对大学精神的理解与认识。

(图片:黄婵 文字:李澄锋)

微信公众号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菠萝蜜一区二直接进入黄宜弘楼

邮箱:

gjs@xmu.edu.cn

电话:

+86-0592-2186413

传真:

+86-0592-2189065

版权所有 © 菠萝蜜一区二直接进入,在线高清免费看 2023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菠萝蜜一区二直接进入黄宜弘楼邮政编码:361005.